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端 >  >> 正文
新学年如何因校制宜,建设“一校一策”课程方案?
来源: 新校长传媒      时间:2023-08-22 12:16:08

2023年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线、措施。


(资料图)

学校要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

那么如何整体设计学校课程实现因校制宜的"一校一策"呢?

第一,是坚持“顶天立地”的课程观,既要回应国家育人要求,如培养目标、课程方案和标准,也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如学校办学和育人的根本逻辑、师生发展的特点、内外部课程资源等。

第二,要基于学校的使命和愿景,明晰学校建设的方向、梳理课程建设的逻辑、确立课程内容和结构、建构课程实施的路径、明确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构建丰富、多样、可选择、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具体而言,科学打造“一校一策”学校课程,建议依次开展如下五个步骤:

Step.01

以核心理念为引领

确立课程建设的总体原则

课程理念是学校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价值认同和追求。课程理念主要回答为什么会有课程、什么课程是有价值的、学生怎样学习、使用什么方法和课程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学校将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为引领,以课程哲学为指引,根据国家课程建设的原则,结合学校课程的实践模式,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原则,不仅呈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定位和内容特征,也呈现课程实践的价值主张和文化特性。

这所位于杭州的学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临平的宋韵文化和金石文化、学校的“志育”文化和“求实”文化,结合学校求真求新的科创教育内涵诠释,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和育人方式的特征,确定学校文化的关键内涵为“实、真、新” (诚),学校的育人逻辑为“志-——行——创”(致),因此将课程定位为:诚·致课程。诚·致,是心至诚、行致远,体现学生人格完善和终身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即立志、知行、求创。立志,表示坚定信念,是安身立命的前提;知行,表示知行合一,是格物致知的路径; 求创,表示致力创新,是经世致用的方向。

Step.02

以育人目标为指向

明确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时期或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培养目标在课程层面的体现。学校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指引,结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确立课程目标,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最终呈现学校毕业生的具体画像,学生的成长样态、独特气质、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

这所位于大运河边、秉持“贤达”文化的学校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学校“精气日足、德才渐进”的育人目标,确立了学校“水灵灵、亮晶晶、活泼泼”的课程目标,不仅呈现“小水滴”的自然特性、文化特性、儿童特性,也呈现 “小水滴”课程润泽下的学生的独特气质。

自然特性:水灵灵——好奇灵动 聪敏颖悟

文化特性:亮晶晶——精神明亮 才能出众

儿童特性:活泼泼——健康活力 好学向上

Step.03

以课程架构为逻辑

建构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结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骨架,确立了课程内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学校课程结构的架构体现了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思考,以及课程各组成部分的逻辑布局。学校将根据学科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需求、围绕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聚焦国家培养目标及学校育人目标、利用学校地域资源,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课程架构的逻辑,建构学校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不仅完美衔接课程育人功能与学生成长逻辑,贯通融合知识结构与身心发展,还要平衡兼顾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绽放。

这所坐落在渔港小镇、周边拥有丰富场馆资源、承载海洋文化的学校,遵循课程扎根自然生命、发展多元个性、追求自觉成长的育人逻辑,构建了由“海之博”根基课程、 “浪之涌”个性社团课程、“花之灿”探究课程构成的“海浪花”课程体系。

Step.04

聚焦校本化实施

建立课程特色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是对课程目标、内容等具体落到实处的执行过程,一般从实施的原则、策略、具体做法等方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细致、务实的要求。学校将聚焦如何创建不同课程类型的实施路径、如何建构课堂模型、如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问题,从课程、教学、教研、资源等层面,建立学校课程特色实施策略,不仅呈现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也体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路径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实施路径。

这所探索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实施多年的学校,将这门课程实施的经验迁移到学科综合学习实施中,围绕学科育人的目标,建立了以核心概念为引领、以关键经验为支撑、以具身学习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任务的综合学习路径,打造“全经验”课堂,推进学校学科教学的全面改革。

Step.05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建立课程评价综合体系

课程评价是根据目标和标准,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学校应以素养为导向,遵循教学评一致的原则,聚焦评价目标和标准、评价功能和准则、评价主体和方式、评价量规和工具等关键要素,形成以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呈现不同课程内容的评价主体和维度、设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和工具。

这所以“双能”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围绕“心中有光芒、眼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的育人目标,依托情境建构、过程导向、双能共生的“双能”课程体系,按照能力训练、能量激发的课程实施主线,系统建构了以能力驱动学生学业发展、以能量激发学生综合素养的“双能”评价体系。

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中心十年潜心研究学校课程方案,帮助数百所学校实现更好地承接办学使命和发展愿景,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课程全面、高质量育人。

新的学年,针对“一校一策”课程方案打造,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中心专业提供如下研究与服务:

课程理念顶层设计

研究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历程与现状,分析学校课程发展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根据学校文化核心精神、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找准课程特色,明确课程定位,设计课程名称(品牌);梳理课程实践与办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确立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理念。

课程目标科学制定

梳理学校课程目标与国家课程目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分年段的课程目标及表现性行为指标。

课程结构模型建构

梳理课程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结合课程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领域、形态和内容,形成学校的课程结构;根据学科的特点、学校课程结构与分年段表现性目标,进行分层、分级、分段的课程设置,建立学校课程框架。

课程实施评价规划

根据学校课程类型和特色,对学校课程实施策略、学习方式、评价要点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特色校本课程设计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校情和学情,基于学校特色办学理念,设计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生涯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规划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路径。

向左滑动查看

更多“学校文化设计与课程建设”内容请咨询

符老师:17726689762(微信同号)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