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端 >  >> 正文
华侨家族数代人接力捐资,南安这座大桥三次修扩建!_全球观焦点
来源: 海丝商报      时间:2023-06-04 09:42:13

华侨家族数代人接力捐资,南安这座大桥三次修扩建!

“大家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很开心!”2日,南安码头镇宫占村举行了隆重的高洋大桥竣工仪式,一座更为雄伟壮观的高洋大桥又横跨在诗溪之上,看着这座崭新的桥梁,村民们乐开了花。

当天,见证这历史时刻的观众,除了码头镇工作人员和宫占村村民、乡贤,还有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的侨亲们。70多岁的宫占村印尼华侨高景源不仅带头捐资重建高洋桥,更是携带20多位侨亲侨眷前来寻根问祖。

【竣工】重建后的老桥展新颜 


(相关资料图)

2日上午,崭新的高洋大桥中间铺着一条长长的大红地毯,两边彩旗飘飘、红灯笼高高挂起,现场人头攒动、礼炮齐鸣,数十辆挂着大红花的轿车缓缓地从崭新的高洋大桥上驶过,一旁站了不少为大桥竣工欢呼雀跃的村民。

“新桥修好后,方便了我们出行,安全系数也大大提升了。”宫占村高洋自然村村民陈幼梅告诉记者,她嫁来这里30多年了,原本的这座桥是又窄又小,也比较危险,车辆出入极不方便,乡亲们都很希望可以建一座新桥,现在建成了,全村4000多人的愿望也算实现了。

旧桥

“非常高兴!新旧高洋大桥差别很大,道路交通还有衔接工程,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除了自己捐资,也让两个儿子参与的码头镇宫占村高洋大桥筹建组负责人戴子中无比高兴地说,他马上要进入60岁了,这辈子做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参与筹建了这座桥。

据了解,新高洋大桥总投资400多万元,全长69米、宽10米,为双向两车道,两头道路连线最宽距离约30米,两侧配套1.25米宽的人行步道,并设有防护栏及路灯、监控、避雷针等配套设施。

【接力】几代侨亲三度捐资筑桥

华侨捐资是高洋大桥得以焕发“新生”的关键,带头人高景源尤其功不可没。

2019年春节,高景源带着家人从印尼返乡,看到旧高洋桥破败不堪,便主动联系村委会,表示愿意捐建高洋桥。此举得到了家人的肯定与认可,高景源个人捐资50万元,他的母亲也取消90岁生日宴,把10万元捐出来建桥。

高洋大桥重建、成功中学校舍建设、宫占小学设备完善、宫占村村道建设……高景源20多岁离乡,至今已50年,但每次家乡建设有需要,他都慷慨解囊。

左一为高景源

“我时常跟我的孩子们说:虽然你们现在在外面谋生,但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家乡有需要,你们就要支持和参与。”在他的发动下,弟弟等海内外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共为家乡带来了100多万元的捐款。

高景源等在外侨亲的慷慨捐资也深深感染着其他村民、乡贤,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宫占村获得建桥捐款335.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景源对高洋大桥的捐资重建也是延续先人的善举。“这一块记录了我们叔祖父修建高洋大桥的历史,另一块则记录了我们叔叔扩建高洋大桥的历史。”高景源指着桥上的两块青石碑,跟同行的20多位同族侨亲介绍。

据悉,1979年,在印尼华侨高吟诗、戴敏娘(高景源的叔祖父、叔祖母)热心捐款、社员群众投工投劳下,建成了首座1.8米宽的高洋桥。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与车辆的数量都逐渐增多,旧高洋桥已不能满足村民的出行。1990年,远在印尼的戴敏娘,又发动她的4个儿子,共同将旧高洋桥拓宽至2.2米。

高洋大桥历经三次建设,每次都有海外游子慷慨捐资的身影。可以说,这座桥,印证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架起了他们思乡爱乡之情。

【寻根】 二十多位侨亲回乡

上香、鞠躬、介绍……随后,在码头镇宫占村高氏祖祠,归来的侨亲侨眷们一起拜谒了先祖牌位。作为宗族里的长者,高景源不断地给后世子孙介绍故土的一点一滴,以及先祖迁居海外的故事。

“此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们村大桥竣工了,我们要回家一同见证这一盛事;另一个目的是寻根问祖,带你们回来,让你们知道老家在哪里,家在哪里,我们根在哪里。”高景源说,此次同行的亲人中,有的只知道他的祖父或者他的曾祖父是从南安、从高洋走出去的,但是高洋在哪里,高洋到底有多大,他们并不知道。很希望每一年都能够带另外的人回来,一代带着一代回来,并延续下去。

“感觉家乡很美,那座新的高洋大桥,还有这条新的路,都觉得很美。”高景源的孙子高忠贤这次是第四次回来,此前每隔3、4年,他父亲都会带他回来,在澳洲生活14年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表示,“每次回老家我都很开心,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没有见过的美景,还可以见到很多平常见不到的亲人,很难忘。”

如今,一座崭新的高洋大桥横亘在诗溪上,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漫步在诗溪两岸的道路上,听虫鸣鸟叫、流水潺潺,途经提质改造的高标准农田,放眼望去,都是连片郁郁葱葱的水稻,风吹稻浪美如画……宫占村已慢慢地向一个更加美丽、和谐、富饶的新农村靠近。

“我才四年没回来,就觉得老家变化很大。”看着“不一样”的宫占村,高景源感慨道。

“回来看到家乡的进步,感到很骄傲。以后也想带家人常回来看看。”队伍中的另一位华侨高臣民从小生活在海外,这是他50多年来第一次回到祖籍地,虽然在语言上已经很陌生,但是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也让他倍感惊喜与自豪。

THE END 

记者:王丽清 通讯员:林鹏华 戴剑荣

编辑:商妹儿 审核:黄种成

更多精彩文章

►澳大利亚副市长来南寻根谒祖:祖辈离乡300年,他还说着闽南话!

►好消息!南安市区新增一所小学,即将投用!

►总投入8700多万元!南安这家医院又有新进展!预计投用时间在……

►入团!入团!入团!今天,南安一中仪式感满满……

微信又改版了

没有“星标”的公众号

就有可能看不到最新消息!

推文封面变成一张小小缩略图

网海茫茫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请为我们添加星标

一秒找到海丝商报

感受大图的视觉冲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